CD-R/RW/ROM的讀取原理都是相同的,都是辨識在記錄層的刻痕,雷射光打在記錄層上經過反射層反射回來辨識0與1,就形成了一個資訊,只是其中差異在於作用的原理可能有異,但原則上類似。所以有塗料那一層其實是很重要的喔,不能被刮壞,如果被刮壞了,那光碟片可能就報廢了,因為反射層同就是在塗料層的下面,刮壞了就掛了。至於讀取的那一面反而還好,所以可以看到很多人的片子,讀取面都刮花了,還是可以讀取。
DVD與CD-ROM的主要差異在於雷射光束的直徑(這樣講比較好解釋),直徑小可以讀取更小的刻痕,也就是說DVD上可以刻更多的資料,目前常用的是單面4.7G的DVD-R,也有單面雙層(4.7*2),雙面單層(4.7*2),雙面雙層(4.7*4),簡單的解釋一下,希望能有所幫助。
DVD很多技術都跟CD很類似,所以看看下面的介紹,可以有一點點初步的瞭解。
**********************************************************************
以下內容節錄至http://www.heyshow.com/tips/tipspool/cdrwbasic.asp
在介紹CD-R/RW 的記錄材質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般的CD-ROM 光碟片的主要構成元件。一片CD-ROM 光碟片由上至下有:可供印刷文字圖片或書寫等的漆面層(Lacquer layer),接著是一層透明的聚碳酸脂樹脂(Polycarbonate),裡頭包覆一片薄薄的鋁金屬片。這片鋁金屬片經過模具壓製,上頭充滿了許多小坑洞。所有的CD資料就是透過雷射光束照射在鋁金屬片上的平坦面與小坑洞所造成的反射差異而形成。
現在來介紹CD-R 碟片,它的基本構成元件和CD-ROM 相同,而差別在於CD-R 多了一層染料層 (Dye layer),這層染料整個覆蓋在反射層 (Reflective layer,也就是一片完全平坦的鋁金屬片) 上。染料材質的差異形成不同的顏色,如金片、藍片、綠片…等種類。
■ CD-R/RW資料記錄方式
在介紹CD-R/RW的資料記錄方式之前,讓我們先簡單介紹CD-ROM碟片上的資料是如何被解讀的。本文先前曾經提到過,CD-ROM光碟片上刻滿了許多的小洞,這些小洞稱為pit,而平坦的地方稱之為land。當CD-ROM碟片放入光碟機讀取,雷射光照在land處時會有大部分的入射光被反射回去。而照射在pit處的雷射光會因為破壞性干涉等因素,只有大約百分之十到二十的光反射回去。這些不同強度的反射光,經由光檢知器轉換成電氣訊號輸出,達成讀取功能。
CD-ROM碟片中的0與1是以land和pit的狀態轉換來辨認,如附圖所示,只有在land轉換成pit和pit轉換成land的時候才代表是1,其餘狀態都是0。所讀進來的0與1訊號還需要經過許多編碼和錯誤偵測、修正動作才算完成。
■ CD-R的記錄方式
CD-R 燒錄機將欲記錄的信號轉換成半導體雷射光的能量,雷射光束從碟片下方往上照射在CD-R 碟片染料層上,染料吸收了雷射光能後,將光能轉換成熱能,並形成局部高溫(約攝氏250度以上)。因而這一部份的染料因高溫而融解,形成一個小洞(pit),這樣就達成了資料記錄的目的。也正因為CD-R有著無法恢復未燒錄前狀態的特性,所以在美國各級法院審理案件時,CD-R 碟片裡所儲存的資料是被認可的「呈堂證供」。
■ CD-RW的記錄方式
相變化記錄是利用材料的結晶態 (crystallization) 和非結晶態 (amorphous) 之間的反射率差異來儲存資訊。所謂的結晶態和非結晶態可以用玻璃和水晶當作例子:玻璃的分子排列不規則,屬於非結晶態;水晶的分子排列規則,屬於結晶態。兩者對光線的反射、透射率有著明顯的差異。相同的例子也可以在液晶顯示器 (Liquid Crystal Display) 上找到,只是它的結晶與非結晶狀態轉換是以電壓轉換方式進行的。